您好,欢迎访问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企业文化

Enterprise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

创新文化与工匠精神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17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实践中为达到总目标一贯倡导和逐步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理想、信念、作风和行为准则,包括企业历史传统好风俗习惯等。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群体意识、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文体活动综合形成的企业意识形态,对企业职工精神面貌和心里变化有深刻影响,从而对企业经济即生产和经营也有很大作用,有时是物质刺激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百度磁条”的解释里面是这么说的:“工匠自己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据统计全球拥有超过200年历史企业的国家,日本、德国、瑞士都是榜上有名。为什么这些长寿企业出现在这些国家?其实他们核心的理念就是“工匠精神”。

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缺少“工匠精神”。

回想近两年国内掀起的“马桶盖热”、“电饭煲热”,中国游客疯狂在日本消费的热潮,不仅让国人吃惊,也让日本国内感叹中国人民的“购买力”,现在,很多繁华商业区都挂起了“欢迎中国游客来日”的中文标语,可见国人为日本的消费拉动做了多少贡献。

在感叹中国人近年来收入水平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国人要舍近求远?旅游本应该休闲,却还要耗费心力在国外买商品,然后再大包小包的运往国内?

说到底,是这些产品的品质有口皆碑,工艺精良,企业对于他们所制造的产品精益求精,对于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口碑是最好的营销,最终这些产品从国内走向国外,秉承着“工匠精神”的企业,在短期看,他们可能发展不如其他企业那么快速,但是坚持“工匠精神”持续的投入,最终会在企业发展的这项马拉松长跑中取胜,企业品牌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在企业里面是“企业家”、也是“员工“,他们要耐得住寂寞,这就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潜下心,足够专注,规模和速度并不决定企业的成功,懂得放慢脚步,摒弃浮躁,踏踏实实的做产品、做服务、做企业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职业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乱花渐欲迷人眼,气定神闲者日渐稀少,浮躁之气逐步抬头。人们更多关注规模、增速和场面,忽略结构、成本和质量。要造就“工匠精神”就需要培育它的土壤,那么,这片土壤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对待,“工匠精神”是需要牺牲和奉献的,不仅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承担很多压力,在成果出现前,更多的是如“苦行僧”一般。

最近,由已故著名导演吴天明指导的电影“百鸟朝凤”,在全国展映了,该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无双镇,中国民间传统乐器唢呐处于辉煌时期,人们婚丧嫁娶,唢呐不可或缺,少年游天明拜师到唢呐艺人焦三爷门下,最终衣钵传承,接过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唢呐班。而当西洋乐器流入后,唢呐也成为了大浪淘沙中的遗弃物,从前坐在太师椅上吹奏的唢呐匠受到冷遇和轻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纷纷离开,影片的最后,焦三爷去世,一门技艺接近失传,只剩下游天明一人悲凉地独奏。”

“百鸟朝凤”讲的是艺术的“传承”,也折射出在艺术领域的“工匠精神”,如果没有这一个个“工匠”对于老手艺的传承,我们很多文化遗产都会迅速的消失,如果,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艺术逐渐消散,那么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

《庄子》中记载的古代庖丁解牛的故事也蕴藏着这个道理,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

再说到“匠人精神”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却关乎人命。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在一次次试验后,他终于做出了永不会松动的螺母,结构却比市面上其他同类螺母复杂得多,成本也高,销售价格更是比其他螺母高了30%,自然,他的螺母不被客户认可。为了让公司能够继续运转,他兼职去做其他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若林克彦的哈德洛克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更多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20年。

哈德洛克的网页上有非常自负的一笔注脚: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技术和诀窍,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明确告诉模仿者,小小的螺母很不起眼,而且物理结构很容易解剖,但即使把图纸给你,它的加工技术和各种参数配合也并不是一般工人能实现的,只有真正的专家级工匠才能做到。

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绝不是“墨守成规”,它倡导执着与专注,强调推陈出新,优秀的“工匠”永远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品种、款式、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寻求改进。

“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态度,更是一种“气质”,如果一切从当前利益出发,若林克彦绝不能苦苦支撑这么久,早就会向“现实”低头,转而生产造价低,更容易让用户接受的螺母,那么哈德洛克也就不会成为“伟大”的企业。

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情,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是需要极高的精神追求作为基础的。

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家在演讲的时候会说到,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成为“百年”企业,这就需要企业修行“工匠精神”,人生是一场修行,做企业何尝又不是一种修行,作为企业要始终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站在用户的角度不断完善产品内涵,即使遇到困难与挑战,也不能松懈,要坚持原则,坚持企业的信仰。

工匠精神,是时间积累、极致追求、开放思维与自主创新。从这四点来说,我国是具备很多这种精神的企业的,比如,电饭煲一定要买日本的么?我国的电饭煲“IH”电磁加热技术已是领先水平,可以说,蒸出来的米饭绝不输比日本电饭煲蒸出来的口味逊色,我们的电器品牌“海尔”、“格力”在国内畅销,同样出口海外。这些企业,每年在研发上面重点投入,技术不断创新,投放给用户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体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早已走向世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占全球五分之一,名列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在产品质量、品牌价值等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在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39个,中国只有21个,这着实对比强烈。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用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更好的发展,是我们要坚持准则。

今天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但是如何走向“高端制造业”国家,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如果我们秉承着“工匠精神”去发展企业,成为“高端制造业”之国将得以实现,那么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风潮将不再出现。

这个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企业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而它的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依靠这种精神,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创新与发展,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社会的发展也将更加稳健,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宋丹丹)